内部雷电防护系统6项措施
(1)分流:安装在被保护的建[构]筑物上的雷电截闪系统,围绕建[构]筑物周边等距离(注:因地制宜,受条件限制,不等距离也是可以的)尽可能地敷设接地引流线来分流。当然接地引流线愈多愈好,减少流过单接地引流线的电流,也就降低了反击电压,但从经济上考虑不宜太多。若金属结构,应尽量利用金属构件。接地引流线应尽可能地垂直(不要有弯曲,这样阻抗低)至地面与接地装置连接。对高建[构]筑,为了降低在雷击时因每根接地引流线阻抗不同在流过电流时在线之间呈现的电压差,应使得每根接地引流线上尽可能地均匀分流,在隔10~20m髙度敷设等电位水平圈环,与接地引流线横向连接。
(2)屏蔽:在建[构]筑物雷电防护中,屏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屏蔽的目的一般有三:一是防止外来的电磁能量进入某一区域,避免这里的敏感电子设备受到干扰。二是限制内部辐射的电磁能量漏出该区域,避免电磁干扰影响周围环境及设备。三是通过屏蔽体两端与接地电极的可靠电气连接,将感应接收的外界电流进入大地。
建[构]筑物的屏蔽,一般地指如下三方面技术措施:
首先是充分利用建[构]筑物六面现有(自身)的自然金属构件(指现有的金属屋面的、侧面的含门窗及安全网罩、梁柱金属体含钢筋、基础含钢筋及接地极等),应绑扎或焊接连接,在电气上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外层蔽体。
第二是扩建、改建工程中将屏蔽不好的电气电缆和电子电缆更换新的不经济、穿金属管不现实。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方法,是在很多防雷改进工程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是将在电缆架(或电缆槽)上所有电缆,电气电缆、电子电缆分别用软薄金属带包起来(电气电缆和电子电缆不可包在一起),可以单根包,或几根一起包,或架上电缆一起包。总之,怎么方便就怎么包。当然包得愈厚效果愈好。从经济上考虑不能太厚,一般包2~3层就行。要连续包,不可空一段。遇到分叉时就像包三相电缆头一样连续包,直到两端与配电箱(盘)或仪器设备箱电气连接。
第三是仪器设备壳体的屏蔽必须用金属层加以封闪起来,并与进线屏蔽体和接地极可靠的电气连接。
对电磁脉冲干扰特别敏感的微电子仪器设备,再用六面连续金属屏蔽层封闭起来。这可以是房中小间。
(3) 雷电等电位连接。或称均压连接、或称搭接。雷电等电位连接实际是减小在雷电流流过建[构]筑物金属部件(含导线)时不同部件之间的电位差(当然不能达到完全的等电位)。这对减少发生的危险火花、对生命有危害的接触电压、对被保护建[构]筑物内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亦是很重要的。由于工艺或功能上不允许等电位连接时,可采用专门的SPD,有雷电位差时,SPD动作导通连接,雷电位差消失后就恢复不连接。等电位连接可能是不仅一根金属带,等电位连接线应尽可能地直。
(4)合理布线。合理布线对减小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室外线路应远离雷电截闪系统,室内线路应远离接地引流线。实践证明,电气系统线路和电子系统线路分别各自穿在金属管(或如前所说:分别包捆)。金属管(金属包捆)两端应分别与建[构]筑物的共地连接。这种布线效果好,电磁感应小。
(5)限压--SPD。
(6)共地。建[构]筑物的所有接地(含内、外雷电防护系统)共同连接到一个接地装置上。独立的雷电截闪系统除外。